信息:地震采集 如何用人造地震繪制“地下珠峰”?
工作流程:測量—激發(fā)—接收
測量:利用GPS定位精準確定大地坐標。
激發(fā):通過炸藥或可控震源等人工激發(fā)的方式產生震波。
(資料圖片)
接收:利用有線或無線儀器接收激發(fā)后反射回來的震波。
塔里木盆地地上地下條件復雜,經過億萬年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地上是高山大漠,地下構造支離破碎,被地質家形容為“一摞碎盤子又被狠狠踩了一腳”,地震資料采集面臨油氣層埋藏深,以及由此帶來的低信噪比和低分辨率的“雙低”難題。
在物探資料采集過程中,由于地殼運動,以及復雜的地上地下條件,各種干擾波和物探地震激發(fā)接收的有效波混雜在一起,影響地震剖面品質,讓地質家難以準確識別油氣的藏身之地。因此物探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新技術、新方法,拭去超深層地宮寶藏上的云霧,讓地質家們看得更清晰。
物探地震采集是通過人工激發(fā)的方式制造地震波,通過地震波向下傳導,利用反射波的不同特性來描繪地下構造。地震波類似于往水中投入一個石子產生的一圈圈擴散的漣漪,不同的是地震波是沿震源中心向下傳導的,遇到阻礙會反射回來。反射回來的地震波通過復雜的處理,就可以給地層畫出一張構造分布圖。
要讓地震波穿過不同的地層到達6000多米深的地下,再反射回來被接收到,需要技術人員先根據勘探項目的地質任務和勘探目的層系深度完成技術設計。如果把常規(guī)物探看成給地球做CT的話,超深層勘探就相當于給地球做核磁共振,需要更強化的技術方法來解決。
面對塔里木復雜山地高陡構造低信噪比和復雜構造準確成像這一世界級難題,東方物探公司塔里木物探處和塔里木油田公司共同攻關,創(chuàng)新“寬線+大組合”地震采集技術,成為復雜山地發(fā)現(xiàn)和鎖定有利勘探目標的利器,使得6000米以下超深層地震資料一級品率從不足20%提高到60%以上。
和普通的二維地震采集技術相比,“寬線+大組合”技術能更有效地壓制影響深層的噪聲,提高地震剖面的信噪比,把地層深處的構造形態(tài)描繪得更清晰。2007年,塔里木物探處首次應用寬線+大組合技術在吐北5-大北6構造山地二維中開展物探技術攻關,通過“寬線+大組合”技術強強聯(lián)合、優(yōu)勢互補,解決了超深層復雜構造信噪比低及成像度低的問題,成功鎖定了6750米深的克深5井。
寬線是在二維單線的基礎上增加一條或幾條測線,提高覆蓋次數,解決超深層地質目標信噪比低的難題。大組合就是增加檢波器串數量,拉大檢波器組合基距,更好地壓制干擾噪聲。如果把檢波器圖形看成一張漁網,那么拉大基距后的檢波器圖形就能更好攔截干擾信號,捕獲到更多的魚,這些魚就相當于從地層深處反射回來的地震波。當然,這些數據都要經過技術人員的反復計算和試驗,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完成技術設計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接下來就要進入物探野外資料采集環(huán)節(jié),包括測量、微測井、鉆井、放線、放炮、接收等多道工序。看不見的地震波從激發(fā)點傳播到地層深處,再返回地面,被拉大組合基距后的檢波器捕獲,通過電纜傳到儀器車。生成地震資料,要經過一個漫長的旅行,闖過地層數千米深處的高壓、高溫、褶皺、斷裂、背斜等重重難關。
地震野外采集結束,每一炮都會生成一張地震資料。這些資料是單炮資料,要想看到地層深處的構造,還要經過技術人員利用計算機對單炮資料進行各種組合處理,最終形成一張完整的地震剖面,交給處理解釋人員去識別埋藏在地層8000米甚至更深處的“油龍氣虎”。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能源環(huán)保排行榜
-
2023-05-25 11:00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能源環(huán)保熱門推薦
-
2023-05-25 11:00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